- 陈婷;
青年是推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青年教育关乎党和国家的未来。《青年团的任务》蕴含着列宁关于青年教育的智慧,其以苏俄建设的具体情况为出发点,以国家建设任务需由青年来担任为依据,对青年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青年什么、如何教育青年进行了详细阐述,形成了以共产主义建设为目标导向的青年教育观,强调教育青年树立批判态度、具备扎实学识、践行共产主义道德,注重理论教育与生活教育相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温这一经典讲演,有助于启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推进青年教育工作,提升育人效果。
2025年03期 v.30;No.144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孙璐;
“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有利于驱动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以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深入分析了公共英语课程的衔接背景及实施现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考核评价等多个维度出发,探讨公共英语课程的衔接方式。这一研究将为“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中,公共英语课程的顺利过渡与有效衔接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3期 v.30;No.144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黄丹;王华彪;
解读了综合工作岗位、学校课程、技能竞赛和技能等级考证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深层次内涵及课程思政的要义,剖析了锅炉设备及运行课程的性质和特征,构建了该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挖掘了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了课程思政建设设计,并在混合式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实施,对课程教学效果调查、用人单位反馈、技能竞赛成绩及技能等级考试的参与人数与通过率等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育人效果良好。
2025年03期 v.30;No.144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 高倩霞;向贤兵;李苏瑞;王成茂;
针对热工控制系统试验与维护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了将人工智能(AI)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实践路径,主要有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资源的丰富、教学模式的革新、教学手段的智能化,以及教学评价的精准化等5个方面,旨在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与综合素养。
2025年03期 v.30;No.144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 - 谭阳;
针对传统电子工艺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实训内容陈旧落后,且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缺少信息化教学手段、课程思政资源不丰富、缺乏创新能力培养、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专业+岗位+课程+思政”融通的教学改革措施。首先,实训内容要紧跟电子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设置;其次,充分挖掘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制订电子工艺实训课程思政教学标准;第三,改革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第四,构建以知识、技能和素质为目标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第五,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最后,以课备赛,课赛协同育人。以上措施在具体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能人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025年03期 v.30;No.144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王圆圆;
以机器视觉技术课程为例,深入探讨DeepSeek赋能职业教育的实践路径与效能。分析了DeepSeek在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方面的独特优势,并结合职业教育特点,详细阐述了其在个性化学习支持、智能化教学辅助,以及沉浸式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应用场景与实施策略。研究发现,DeepSeek能够显著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其创新意识,以及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DeepSeek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为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对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025年03期 v.30;No.144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杨松;
针对营销渠道管理课程思政的现实困境和课程特点,在完善课程思政培育体系基础上,将多个思政元素以教学案例的形式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考核,同时对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进行培训和考核实施成效,进而提高专业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思政水平。
2025年03期 v.30;No.144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康小孟;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适应数字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对于加快高职教育实现数字化转型、促进高质量数字技术人才培养、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厘清高职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内涵的基础上,从顺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适应高职教育数字化的应用要求和培养复合型数字人才3个视角,阐述了高职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的时代诉求,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的主要对策,以期为高职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
2025年03期 v.30;No.144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王云云;
高校资助育人是“后脱贫时代”的教育战略需求,对摆脱贫困代际传递、推动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存关切与生活仪式失衡、应试成绩与综合能力错位、职业选择与个人发展冲突、资助文化与创新实践破局等4个亟待解决的难点出发,介绍了北京交通大学“三生-三成-三业-三发”资助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期为实现济困、奖优、引导和育人的目标提供有益借鉴。
2025年03期 v.30;No.144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