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动力工程技术

  • 某600 MW机组功率振荡分析及处理

    施泽平;雷施轩;谢德勇;王家胜;

    通过对某火电机组有功振荡过程的分析,结合汽轮机组控制原理,剖析了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精确分析得出该机组反馈系统故障问题,且该问题与控制系统的逻辑形成联动效应,从而促使振荡加剧。结合理论分析,对事件发生后的处理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反馈系统逻辑进行了优化,以降低人工监测频次和强度,提升机组的安全性。同时,针对事故处理提出了相应的运行控制策略,并对事件进行了验证。整个事件过程控制和处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事件扩大,值得同类型机组学习和借鉴。

    2025年03期 v.30;No.144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 1000 MW机组锅炉二次风箱积灰综合治理工程实践

    郭生磊;范伟;王鹏;王林;

    为解决某1 000 MW等级对冲燃烧锅炉前后墙二次风箱严重积灰问题,从整体角度分析了热二次风含灰量大的原因,并提出了“源头减灰+末端排灰”的综合技术改造方案:在空预器烟气侧与二次风侧加装声波吹灰器,以提升蓄热元件的清洁度,降低热二次风的含灰量;在风室底部安装吹扫喷嘴,促使落灰始终处于悬浮状态,利于其排出风箱。机组改造后,基本消除了风箱超载塌落风险,避免了有限空间内的人工清灰作业,保障了风箱密封性、支吊架安全性,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安全效益,可供后续同类型机组参考。

    2025年03期 v.30;No.144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 一起避雷器内部电阻阀片浸水受潮后试验异常诊断与分析

    李平;毛兴华;

    避雷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过电压保护设备,其运行性能对电气设备安全运行起着重大作用。介绍了一起220 kV变压器中性点避雷器试验异常事件的检测、分析及处理过程。通过电气试验、红外成像及解体分析等技术手段,确认了异常原因是密封不良导致的内部电阻阀片浸水受潮。结合故障实例,给出了避雷器异常分析结果和处理建议,可为现场开展避雷器带电检测工作及异常诊断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30;No.144 10-1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 基于实时煤耗对比分析的循环水泵经济运行方式检测方法

    朱志龙;

    循环水泵运行方式是影响汽轮机组经济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循环水泵启停后凝汽器真空及循环水泵厂用电率的变化对机组煤耗的影响,并利用现有的DCS监控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实时检测出机组总体煤耗的变化情况,可以立即对凝汽器是否在最佳真空状态下运行做出准确判断,从而可以直接有效地指导生产一线运行人员对循环水泵运行方式做出最优调整。该方法不受设备性能及冷端系统变化的影响,相较以往纯理论模型确定的循环水泵运行方式更加直接、灵活、便捷,更加符合生产现场实际情况,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机组经济性。

    2025年03期 v.30;No.144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DCS多网结构实验系统开发与应用

    尹维国;

    基于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多网结构在现代电力工业中的应用研究,为满足智能电厂对数据集成、综合优化及决策支持的新需求,采用多网结构设计,通过核心交换机集成厂区内的多台机组DCS、公共系统及辅助控制系统。该系统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并配置冗余的核心交换机和路由器以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实验室内两套独立的DCS集成后,实现了跨网络的数据映射、互锁操作、时间同步及历史数据采集与存储等功能。操作人员可在同一控制室内对多台机组进行监视和操作,显著提升了电厂的运营效率和响应速度。

    2025年03期 v.30;No.144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基于二进制算法的ETS信号异常诊断方法研究与应用

    王华东;王小龙;

    针对某百万发电机组汽轮机危急遮断系统(ETS)信号不独立、多点输入信号无法实时监视和判断不一致的异常,造成的机组保护控制系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二进制算法的保护信号三项不一致报警逻辑,实现了非一体式的ETS保护装置输入信号的实时监视和判断,同时提出了先进可靠的诊断方案,彻底解决了信号异常的诊断分析问题,全面实现了ETS的全程冗余配置,有效提高了ETS的信号独立性和安全可靠性。

    2025年03期 v.30;No.144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信息工程技术

  • 电厂多维感知智能识别技术的创新应用

    郑鹏;余长开;廖开友;吴迅;罗彬;

    通过利用人员定位虚拟安全措施技术、人像识别轨迹跟踪技术、情绪识别异常行为分析技术、物体检测图像分析技术和智能物联网AIoT技术,优化多维感知能力,形成多维感知智能识别技术体系。基于此建立的电厂作业安全管控和现场环境监测的多维感知安全监控平台,从多维度精准监测现场人员的状态、位置、行为等信息,实时发出违规告警提醒,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纠正不当行为。这提升了生产现场安全管控水平,实现了安全管理的“六化”目标,为电厂本质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5年03期 v.30;No.144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 数智化驱动电力运维生产管理的变革与创新

    陈为信;王海东;吕浩;朱捷;钱亚兰;

    详细介绍数智化在电力运维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基于系统架构、数据管理、移动端应用等建设内容及实施效果,剖析现有的数据质量、系统集成等问题与研究局限,进而提出构建一体化平台、提高运维效率、加强设备管理等解决思路,总结出数智化可提升运维效率、可靠性与决策科学性,降低成本,同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为电力行业数智化转型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2025年03期 v.30;No.144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教育教学论坛

  • 《青年团的任务》中的青年教育观及现实启示

    陈婷;

    青年是推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青年教育关乎党和国家的未来。《青年团的任务》蕴含着列宁关于青年教育的智慧,其以苏俄建设的具体情况为出发点,以国家建设任务需由青年来担任为依据,对青年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青年什么、如何教育青年进行了详细阐述,形成了以共产主义建设为目标导向的青年教育观,强调教育青年树立批判态度、具备扎实学识、践行共产主义道德,注重理论教育与生活教育相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温这一经典讲演,有助于启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推进青年教育工作,提升育人效果。

    2025年03期 v.30;No.144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公共英语课程衔接研究——以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孙璐;

    “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有利于驱动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以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深入分析了公共英语课程的衔接背景及实施现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考核评价等多个维度出发,探讨公共英语课程的衔接方式。这一研究将为“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中,公共英语课程的顺利过渡与有效衔接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3期 v.30;No.144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下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以锅炉设备及运行课程为例

    黄丹;王华彪;

    解读了综合工作岗位、学校课程、技能竞赛和技能等级考证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深层次内涵及课程思政的要义,剖析了锅炉设备及运行课程的性质和特征,构建了该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挖掘了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了课程思政建设设计,并在混合式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实施,对课程教学效果调查、用人单位反馈、技能竞赛成绩及技能等级考试的参与人数与通过率等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育人效果良好。

    2025年03期 v.30;No.144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 AI赋能热工控制系统试验与维护课程教学探索

    高倩霞;向贤兵;李苏瑞;王成茂;

    针对热工控制系统试验与维护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了将人工智能(AI)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实践路径,主要有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资源的丰富、教学模式的革新、教学手段的智能化,以及教学评价的精准化等5个方面,旨在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与综合素养。

    2025年03期 v.30;No.144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
  • 电子工艺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谭阳;

    针对传统电子工艺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实训内容陈旧落后,且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缺少信息化教学手段、课程思政资源不丰富、缺乏创新能力培养、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专业+岗位+课程+思政”融通的教学改革措施。首先,实训内容要紧跟电子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设置;其次,充分挖掘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制订电子工艺实训课程思政教学标准;第三,改革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第四,构建以知识、技能和素质为目标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第五,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最后,以课备赛,课赛协同育人。以上措施在具体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能人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025年03期 v.30;No.144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DeepSeek赋能职业教育——以机器视觉课程为例

    王圆圆;

    以机器视觉技术课程为例,深入探讨DeepSeek赋能职业教育的实践路径与效能。分析了DeepSeek在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方面的独特优势,并结合职业教育特点,详细阐述了其在个性化学习支持、智能化教学辅助,以及沉浸式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应用场景与实施策略。研究发现,DeepSeek能够显著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其创新意识,以及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DeepSeek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为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对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025年03期 v.30;No.144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营销渠道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

    杨松;

    针对营销渠道管理课程思政的现实困境和课程特点,在完善课程思政培育体系基础上,将多个思政元素以教学案例的形式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考核,同时对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进行培训和考核实施成效,进而提高专业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思政水平。

    2025年03期 v.30;No.144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高职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诉求、困境与路径

    康小孟;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适应数字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对于加快高职教育实现数字化转型、促进高质量数字技术人才培养、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厘清高职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内涵的基础上,从顺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适应高职教育数字化的应用要求和培养复合型数字人才3个视角,阐述了高职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的时代诉求,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的主要对策,以期为高职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

    2025年03期 v.30;No.144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后脱贫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思考与实践——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

    王云云;

    高校资助育人是“后脱贫时代”的教育战略需求,对摆脱贫困代际传递、推动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存关切与生活仪式失衡、应试成绩与综合能力错位、职业选择与个人发展冲突、资助文化与创新实践破局等4个亟待解决的难点出发,介绍了北京交通大学“三生-三成-三业-三发”资助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期为实现济困、奖优、引导和育人的目标提供有益借鉴。

    2025年03期 v.30;No.144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下载本期数据